ERP的成本計算
ERP成本計算的基木數據包括采購成本、材料定額、工吋定額以及各種費率等。它們分別記錄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單、工作中心和工藝路線等文件中。
這些基本數據中有一些是數量性數據,如工時定額、材料定額;有一些是價格性數據,如材料價格和各種費率。這些基本數據的準確性是成本計算準確生的保證。
ERP成本計算力法采用滾加法,是按物料清單所規定的物料之間的層次、需求關系和制造過程,從產品結構的最低層次開始,從低層向高層逐層累計成本的發生和累計與生產制造過程同步,隨著生產制造過程的進行,在材料信息和生產計劃信息動態產生的同時,成本信息也隨之產生,使得在計劃、控制物流的同時,也控制了資金流,做到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統一。
采用滾加法進行成本計算時,滾加的結構和依據就是產品的物料清單。在物清單中,處于各個不同層次的物料項日的成本都包含兩部分,即本層發生的成本和低層累計的成本。
釆用滾加法進行成本計算時,滾加的結構和依據就是產品的物料清單。在物料清單中,處于各個不同層次的物料項目的成本都包含兩部分,即本層發生的成本和低層累計的成本。
在一個典型的產品物料清單中,最底層的物料項目都是外購件,即原材料或標準件,它的材料費(采購件費)和采購間接費(釆購部門的管理費、運輸及保管費等)之和組成產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費。其中
采購間接費=采購件費×采購間接費率
此時尚未發生加工成本。
進入上一層以后,如果發生加工裝配作業,則發生這一層的直接人工費和制造費,它們的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費=工作中心記錄的人工費率×工藝路線記示的工時數
制造費=作中心記錄的制造費率×工藝路線記錄的工時數
這里的制造費包括可變制造費和固定制造費,它們可以有不同的費率,但計算公式相同。
直接人工費和制造費之和稱為加工成本,是物料項目在本層的增值,也稱為增值成本。再將加工成本同低層各項成本累加在一起,則組成滾加至不層的物料項目成本。
如此逐層由低向高累加,最后到頂層組成最終產品的成本。每一層的成本均由本層增值成本和低層累計成本兩部分組成。
滾加法對于成本分解較細,便于企業按不同要求進行匯總,對實行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都很方便。
如前所述,制造費用是一種間接成本,當其發生時尚不能直接判定所屬的成本計算對象。因此要對制造費用先行歸集,再定期分攤。這樣一來,在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時,制造費用的計算利分排都有某種程度的滯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使得在成本滾加的過程中,制造費用的計算能和直接費用的計算同步進行,則應事先指定制造費率。有制造費率才能把制造費用分攤到工作中心上去。分攤之前先要確定工作中心的能力水平,一般用正常生產條件下的能力小時數來表示。制造費率是在一定量規模、能力水平和效率的條件下預先制訂的,條件發生變化時應進行修訂。制造費率(元/h)公式如下:
制造費率=預計某個時期的制造費總額/預計該時期完成的工作小時
固定制造費和可變制造費的費率是分別計算的。劃分這兩種制造費的方法很多,基木上是取歷史上兩個產量差別較大的時期的制造費總額之差除以量之差,從而求出單位產量的可變制造費,再計算計劃期內的可變制造費和定制造費。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 Business One 制造業核心合作伙伴,專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SAP ERP軟件離散制造ERP、 電子制造行業ERP 、鑄造行業ERP軟件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