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
【工程內容】
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支持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依托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
【工程目標】
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意義解讀】
《中國制造2025》主要是側重于產業與政策,“工業4.0要側重于技術與模式,所以并不完全一樣。不過二者也有一大共同點,那就是智能制造。
“工業40”強調首先要打造智能工廠,在生產設備中廣泛部署傳感器,使其成為智能化的生產工具,成為物聯網的智能終端。從而實現工廠監測、操控的智能化。未來的智能工廠中,產品零部件本身附帶相應信息,它們會根據生產需求,直接與生產系統和設備溝通,發出所需生產過程的操作指令,直至指揮設備把產品生產出來。此外,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通過動態配置生產資源,實現柔性生產,從而使制造過程效率更高、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產品更具個性色彩,生產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制造的管理系統之間的對接將更加無縫流暢,從而實現智能制造,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這一點與德國“工業4.0”的目標是一致的。
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國制造2025》的第二項重點工程,是應對未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前瞻性工程。數字化的車間或智能工廠和價值鏈上下游企業之間要形成連接,實現網絡協同和互聯生產。這種互聯生產需要有一個標準體系或參考架構。智能制造工程將對此開展研究,建立示范體系,引領行業和企業的后續跟進。
此外,據資料顯示,美國在2014年12月11日宣布籌建智能制造創新機構,繼續強化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智能制造創新機構將獲得7500萬美元的聯邦政府投入,再配以地方政府和私人企業至少7500萬美元的投入,總投資將超過1.5億美元。據稱,智能制造創新機構由美國能源部牽頭組建,將涉足用于制造業的先進傳感器、控制、平臺、建模等領域。美國1/3的能耗用于制造業,包括先進傳感器、復雜過程控制等在內的新型智能制造技術將顯著提升能效、節約成本。據估計對于化工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煉鋼等能源消耗量大的行業來說,新技術將降低10%~20%的生產成本。
文章節選自《中國制造2025解讀》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制造業解決方案核心合作伙伴,SAP金牌實施商,專注上海/無錫/蘇州/廣州/深圳/東莞/成都等地SAP ERP軟件SAP制造業ERP軟件、 電子制造ERP、醫藥行業ERP、精細化工ERP、鑄造ERP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