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能解決的現實問題
可以肯定地說,ERP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企業應用ERP系統來計劃生產時,要做住生產計劃。通過這一計劃層次,由主計劃員均衡地對產品或最終項目作出生產安排,使得在一段時間內主生產計劃量和市場需求(包括預測及客戶訂單)在總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個具體時刻上均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在這段時間內,即使需求發生很大變化,但只要需求總量不變,就可以保持主生產計劃不變。從而,可以得到一份相對穩定和均衡的生產計劃。由于產品或最終項目的主生產計劃是穩定和均衡的,據此所得到的物料需求計劃也將是穩定和均衡的。
主生產計劃是由主計劃員作的。但是,ERP系統可以提供一個模擬的環境,幫助主計劃員作好主生產計劃。每當主生計劃員給出一份計劃草案,模擬系統都會利用模擬數據庫計算出相應的庫存量變化以及相應的可銷售數據。所以,ERP系統的主生產計劃功能,可以解決以均衡的生產應對多變的市場的問題。
2.ERP能解決庫存管理的難題。在庫存管理的問題上,企業經常處于兩難之中:既有物料短缺又有庫存積壓。要多存物料,肯定會占壓資金;少村物料,又怕出現物料短缺,影響生產。物料短缺和庫存積壓總是同時存在,成為庫存管理的難題。
面對動態的生產過程,用手工方式來計算采購需求量是非常困難的,只能大概估計,而且肯定估計得比實際需要的數量多。于是,采購員一定會多買,因為買多了,不會有人提出意見,而麥燒了,一定會受到指責。而且,買多了也沒有人去查,即使有人查,誰也算不清。因此,很多企業都有許多陳年呆廢的材料躺在倉庫里面,它們就是這樣產生的。而且日后誰也搞不清楚這些呆料是怎么產生的,可能是買多了,可能是銷售計劃不準確造成的。因此,既有物料短缺又有庫存積壓是手工管理下的一筆糊涂賬。
但對ERP來說,這不是問題。ERP的核心部分MRP恰好就是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而發展起來的。MRP的基本邏輯是:MRP根據主生產計劃、物料清單(即產品結構文件)和庫存記錄,對每種物料進行計算,指出何時將會發生物料短缺,并給出建議,以最小庫存量滿足需求并避免物料短缺。了解了MRP的基本邏輯就會發現,ERP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由于ERP系統要求每種物料都必須有專人負責,這樣,按照上述功能,既能把物料需求和供應的時間和數量計算清楚,而且能夠分清責任,從而降低庫存量和占壓的資金,庫存損失也可以隨著降低。
3.ERP可以保證對客戶的供貨承諾。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就要迅速響應客戶需求,并按時交貨。這就需要市場銷售和生產制造兩個環節很好地協調配合。但是在手工管理的情況下,銷售人員很難對客戶做出準確的供貨承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企業缺少一份準確的主生產計劃,對于正在生產什么以及隨時發生的變化很難得到準確及時的反映。另外,部門之間的通信也不暢通。由于供貨承諾只能憑經驗作出,所以按時供貨率得不到保證,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非常不利的。
有了ERP,供貨承諾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在主生產計劃的支持下,市場銷售和生產制造部門可以有效地合作,ERP系統會根據產銷量方面的變化,隨時更新對客戶的可承諾量數據。例如,如果某產品當前的庫存量為50個單位,生產計劃量為250個單位,意見接到而尚未出貨的客戶訂單量為120個單位,則50+250-120=180個單位,稱為承諾量(Available To Promise),經常簡稱作ATP,意思就是銷售人員在當前的生產計劃和供貨狀況下,能再承諾給新訂單的數量。
有了主生產計劃和ATP,主要把客戶對某種產品的訂貨量和需求日期錄入ERP系統,就可以得到:客戶需求可否按時滿足,如果不能按時滿足,那么在客戶需求日期可承諾量是多少,不足的數量何時可以提供的信息。這樣,銷售人員在作出供貨承諾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有了主生產計劃以及ATP的概念及數據,還應當深思一個傳統管理下很少觸及的問題,即接受客戶訂單的原則應該是什么?過去在事務上,銷售人員常常以交貨提前期作為接受客戶訂單的原則,如“接到訂單后45天交貨”,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如果當前的訂單很多,未來3個月內都排的滿滿當當的,則新接的訂單在90天內都無法交貨,更不要說45天交貨了;反之,如果當前營業狀況不佳,訂單根本不足,甚至成品庫存有積壓現象,則接到訂單即可立即出貨,根本比不也不應該等45天。因此,接受客戶訂單的正確一句不應當是交貨提前期,而應當是可承諾量。這個道理是明顯的,但是,為什么實際上不這么做呢?原因有很多,例如:
①營銷部門往往不愿意提供銷售預測數字,使生產計劃的編制產生困難,計劃人員往往被迫憑自己的經驗來猜測。
②生產部門根據已編制的主生產計劃,確定是否能滿足銷售計劃的需求;若是,則向營銷部門確認其銷售計劃,否則,要求營銷部門適當修正原銷售計劃。
③營銷與生產部門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時,由其商機共同主管出門裁決,使產銷計劃能定案。
④營銷部門依ATP接單,生產部門要負責完成主生產計劃約定的產量。
⑤公司要指定關于主生產計劃及其修改的規程,由營銷和生產部門共同遵守。
4.ERP改變了企業中的本位觀。企業中通常由這樣一種傾向:各部門總是過于關注本部門的利益,而缺乏對企業整體利益的重視,這種現象和傳統的企業觀有關。傳統的企業觀強調分工,因此,人民往往更注重本部門的利益。新的企業觀強調流程和整體。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讓企業的員工能夠樹立流程的觀點,并按照企業流程來管理和運作企業。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屬于BRP的范疇,但是,ERP在這方面也可以大有作為。
ERP的思想集中體現了制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和去求,其功能全面覆蓋了市場預測、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庫存控制、車間管理直到產品銷售的整個生產過程以及相關的所有財務活動。從而為制造業提供了有效的計劃、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識體系。ERP把生產、財務、銷售、工程技術、采購等各個子系統結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系統,所有數據來源于企業的中央數據庫。各子系統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工作。此外,ERP也是企業高層領導的決策工具。
把ERP作為整個企業的通信系統,使得企業整體合作的意識和作用加強。通過準確和及時的信息傳遞,把大家的經理幾種在同一個方向上,以工作流程的觀點和方式來運營和管理企業,而不是把企業看作是一個一個部門的組合。應用ERP系統為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供了工具,而同時也為全面提高員工素質提供了機會。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員工素質的提高,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可以顯著地改善企業的生產質量,這已被國內外許多企業的經驗所證明。而者方面的收益,幾乎是出乎預料的。其實原因很簡單:好的額運營計劃使公司的整體工作協調起來。就拿生產部門來說,通過ERP系統,可以輕松自如地對市場需求作出響應,人們的工作更有秩序,時間花在按部就班地執行計劃上,而不是忙于對出乎意料的情況作出緊急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各個部門之間,特別是市場銷售和生產制造部門之間可以形成從未有過的、深刻的合作,共同努力滿足客戶需求,贏得市場。改善企業的生產質量意味著最佳的工作士氣和工作態度。于是,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都將是相伴而來的事情。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 Business One 制造業核心合作伙伴,專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SAP ERP軟件 機械行業ERP軟件 、鑄造熔煉行業ERP軟件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