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選型前的準備工作-自身需求分析
市場上ERP軟件林林總總,功能各異,企業具體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如何“對號入座”、“對癥下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是ERP選型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因此為了規避ERP選型風險,就要做到既了解市場,又確知自己的需求,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不同的生產類型對ERP軟件有著顯著不同的要求,而不同ERP軟件供應商的產品也往往支持不同的生產類型,或在某種生產類型上有特殊優勢。因此,對于計劃實施ERP的企業來說,明確自己企業的生產類型,定義清楚該生產類型對ERP軟件的具體要求,然后在滿足這些要求的ERP軟件中挑選最合適的供應商,是首先而且必須完成的工作。
不同的企業,基礎數據的結構各不相同,對于那些數據屬于通用類型的企業,各種通用軟件基本都能適合企業的使用,項目的成功與否更多地來自技術之外的因素。而對于在數據結構上有特殊需求的企業來說,就必須挑選那種能滿足企業特殊需求的軟件。如對鋼鐵、服裝等行業,其物料數據的描述相當復雜,不是所有的ERP軟件都能適合。
不同的業務類型,同樣存在這類的問題。比如,從事分銷的企業,從各種ERP軟件中都能找到分銷的功能,但不同的軟件對分銷的支持力度相去甚遠,企業如果對分銷有更深層次的應用需求,就必須詳細了解ERP系統對分銷的解決深度,否則系統的運行就無法滿足企業對于業務管理的根本要求。
不同的企業,其目標、規模、信息化基礎各不相同,這些都是與ERP選型密切相關的因素。因而對于成功企業的經驗,只能參考借鑒,不宜一味效仿。
對自身需求的了解,可以從上到下、從粗到細地分層次來剖析。比如,產品制造類企業,可能最關注產品交貨日期的準確。抓住了這個關鍵性需求,由此往下分解,就能理出與產品生產周期相關聯的一系列業務流程,從而針對問題找到最適合需求的軟件。可悲的是,有些企業家認為上了ERP,企業的所有管理問題都應該迎刃而解,需求分析報告事無巨細,一做就是幾十頁,讓人抓不住主線,看不到企業管理的關鍵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