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歷來都很重要,但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
最近看到某企業CEO的朋友圈分析稱:“無論聯邦和亞馬遜,還是X豐和X鳥……最終都是供應鏈之戰,鏈主之爭。“ 事實上,這樣說法不僅僅只針對物流或電商等行業企業,同樣也適用于消費品、電器、汽車、IT產品及各類現代制造型企業。產業的競爭早已經從單個企業彼此之間的競爭擴大到整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數字時代,地球不僅越來越平,還越來越小,成敗取決于連接、流通和響應的速度。
不像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等新詞那樣天天上頭條,轟炸眼球,供應鏈只是低調的上個ZF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挺長的,放最后了,先來劃重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
為什么國務院喊大家關注供應鏈呢?當然是因為它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一、推進供應鏈創新和應用有3大重要意義
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
供應鏈具有創新、協同、共贏、開放、綠色等特征,推進供應鏈創新發展,有利于加速產業融合、深化社會分工、提高集成創新能力,有利于建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的協同發展機制,有利于建立覆蓋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等各環節的綠色產業體系。
習大大不是說了嘛: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從粗放到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必然離不開供應鏈的創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供應鏈通過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促進產業跨界和協同發展,有利于加強從生產到消費等各環節的有效對接,降低企業經營和交易成本,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供應鏈金融的規范發展,有利于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這個就更好理解了,供給側改革,改的就是盲目的隨便亂生產亂制造,造成資源浪費。理清楚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自然眼明心亮。
引領全球化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載體。
推進供應鏈全球布局,加強與伙伴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共贏,有利于我國企業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建立基于供應鏈的全球貿易新規則,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保障我國資源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
一言以蔽之:未來的全球化競爭就是供應鏈之爭。因為在所有數字化變革背后,都離不開供應鏈的三個流: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中國正進入供應鏈發展的「黃金十年」。
有遠見的企業,早已開始籌謀和布局,他日功成,將一騎絕塵,難以望其項背。
二、究竟哪些地方用到供應鏈?
不管是做國內市場,還是做國外市場,更迭產品,意味著不斷對接不同客戶群體,產品的定位是否精準對接客戶群體,意味著未來發展之路是否可以穩步。在其中,更加意味營銷成本,時間成本等所有成本無形增加,到頭的就是折騰。
有些企業在選產品,特別強調供應鏈,為什么這么重視供應鏈?因為當你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斷貨怎么辦?當發展到某個時刻,產品某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怎么辦?多長時間出貨?等等。
后期的發展都會面臨供應鏈的問題,在選擇產品時,供應鏈體系和管理非常關鍵。打造成功的供應鏈,首先是要有正確的供應鏈戰略。具體地,必須考慮下列問題:
1、庫存
循環庫存的部署策略
安全庫存的部署策略
季節庫存的部署策略
2、運輸
運輸方式的選擇如何
路徑和網絡選擇如何
自營與外包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3、設施
工廠、配送中心如何布局
設施能力(靈活性和盈利性)大小
如何選擇生產方式?是按訂單生產還是按庫存生產
如何選擇倉儲方式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4、信息
推動型抑或拉動型
如何進行供應鏈協調與信息共享
需求預測與整合計劃的準確性如何提高
技術工具如何選擇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在產品種類增多、產品生命周期縮短、顧客要求增加、供應鏈所有權分裂、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供應鏈戰略的變動靈活性
三、如何讓供應鏈助力企業成長?
當使用恰當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有利于企業增強對供應鏈可視性的需求。
通常來說,供應鏈可視化指對庫存、訂單、配送以及成本等多種數據的分析和控制。
如今,在時間和成本的壓力下,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從一個有效的、日益更新的供應鏈活動中獲得利潤,企業幾乎不會采用一套嚴密的方法來管理系統化的數據。根據信息技術(IT)咨詢公司eTURNING的首席執行官Adam Hamzawi說,只有20%的公司會完全利用他們掌握的數據,剩下80%的公司將錯過一個機遇:將智能數據管理與供應鏈可視化相結合——這是一個相當有利的策略,使公司在供應鏈管理層面上超過競爭對手。
事實上,最近的很多商業報告都表明企業對供應鏈可視化的高度需求,同時也指出,如果缺少供應鏈可視性,會削弱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過去的五年中,企業把優化供應鏈的可視化并組織管理提到最高的管理議程上。不僅如此,在瑞士的一些國際企業中,通過對111個負責供應鏈管理的領導者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其管理的企業供應鏈可視性是中等水平,在總分為7分的規模上,測得結果是3.9分.這一差距促進了領導者采取相應的行動。
企業如何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供應鏈可視性?我們相信有三個方法步驟,包括數據收集與分析,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1.匯集并分析正確的數據
全球每年存儲的數據量都會以40%到60%的速度增長,這一巨大而穩定的信息增長速度顯示出企業還有巨大潛在利益未被開發。企業老板不得不考慮公司真正的需求。運用正確的數據作為信息基礎,可以轉化成值得利用的決策。事實上,企業采取以數據作為參考依據做出決策,要比同行企業產量高出5%,收益也高出6%。
為了在供應鏈方面得到改善,有許多經過分析、得出的正確的數據為信息企業提供所需。研發部門根據客戶服務部門以及大眾媒體提供的數據,生產出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在許多配送人員看來獲取數據是件浪費時間的事,但是事實證明,的確能提高配送效率。精準的、實時處理的庫存信息,有利于管理人員提高訂單的揀選效率和準確率。
在評估什么樣的數據能最有效地支持他們的決策過程中,企業領導需要構想出一個清晰地戰略,如何獲取這些數據并充分利用他們,這些策略應該包括IT平臺的標準化體系。
2.在已有的數據中尋找更多的意義
作為數據分析過程的第二步——重組數據資源和可視化需求——企業必須有效地建立并分析數據資源,提煉出所需的數據資源。
在多數情況下,通過統計學得出的結果要比人的決策更準確,人們總會把不相關的信息綜合考慮。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種現象——就是對未來葡萄酒價格的預測。這個實驗的標準做法是在葡萄酒收獲后,專家評估哪瓶葡萄酒最有價值。值得關注的是,對一個簡單的線性回歸曲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三種氣候條件下的銷量變化超出專家的預測。供應鏈專家對此解釋說,人們應該拋棄對KPI指標的分析,應基于上下環境綜合考慮,而且也要依賴決策算法。
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是非要靠不斷收集新的數據作出決策算法。從倉儲數據中或許能發現很多商機,因為許多倉儲信息都包含大量不同尋常卻有潛在用處的信息。人們通常將這些獨立的數據片段保存起來,換句話說,也許是僅僅將這些數據采用描述級的分析,因為沒有任何發現所以才不采取任何措施。
3.實時可見性的新時代
除了傳感器和移動設備可以為企業提供數據資源,企業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或者網站上搜索獲得大量信息,這種信息流,能容納前所未有的數據信息,具有快速、多變的特點,被人們稱之為“大數據”。它給人們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例如,麥肯錫咨詢公司通過大數據為美國醫療保健行業創造出3000億美元的價值。
我們描述了如何使用經典的數據資源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并適應環境的改變,如果企業抓住這些機會,他們會發現大數據分析能改善26%,根據Capgemini咨詢公司分析。以下有三個方法步驟會幫助企業從高效管理方面獲得供應鏈可視性。
設立目標,考察全公司可視化需求 第一步是需要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獲取整個公司范圍的庫存可視化需求以及信息。是為了降低庫存水平、增加銷量并使供應鏈穩定,適應外界環境的動態變化。相比之下,在一定的決策條件下,當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可視化需求是離散的。
根據可視性需求匹配收集的數據 從最初的步驟中確認了各個功能的可視化需求,從而繪制出企業的決策圖譜,這是從企業目標推斷出來的。而第二步就需要采取行動:收集數據必須以這些可視化需求為基準。如圖圖一所概括的,當數據特征滿足分析需求時,數據收集也要適合可視化需求。預測相對來說是可靠的,因為動態環境變化幅度小,歷史數據是值得參照的。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德國SAP亞太區金牌合作伙伴、核心合作伙伴、金牌代理商、SAP金牌實施商家,斯凱普斯是亞太地區首家實現ERP與MES結合,在此基礎上還集成了WMS,并成功應用到實際企業生產中,快速實施各行業ERP解決方案首選。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制造業核心合作伙伴,專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SAP ERP軟件離散制造ERP、 電子制造ERP、鑄造行業ERP軟件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