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現狀分析-現階段制造業的劣勢
制造業是我國當前的最大產業。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無論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都需要強大、獨立、自主的制造業。但是,談及國內制造業(如智能手機、集成電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狀況,各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龐大、缺少核心技術、產品低端、利潤少、人才缺乏等問題。
劣勢
雖然我國已經是制造大國,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造業“大而不強”,與制造強國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制造業在快速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有些還是根本性的。
·產業結構不合理
從生產角度來看,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表現為低水平下的結構性、地區性生產過剩,又表現為企業生產的高消耗、高成本;從組織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各類產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分散程度較高,集中程度較低;從技術角度來看,在基礎原材料、重大裝備制造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而言,許多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自主開發能力弱,許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少行業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9%,落后產能占15%-20%,一些規模行業集中度不高,一些產品質量低下。
·產品附加價值不高
直以來,我國企業大都采用貼牌生產方式,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設計、關鍵零部件和工藝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即使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的產品,中國廠商也更多地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普遍未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主要依賴進口。由于附加值低,我國產品獲利甚微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2009年數據顯示,我國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屬于代工生產或者貼牌生產,平均產品增加只相當于日本的4.37%、美國的4.38%或德國的5.56%。
2011年底,美國學者發布了一份名為《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絡利潤》的報告,其中針對 iphone手機利潤分配的研究顯示,2010年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 iphone,就獨占其中58.5%的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獲得的利潤僅占1.8%。正因為在價值鏈中沒有技術優勢可言,盡管付出強勞動力,獲得的卻是最底層的、少之又少的微薄利潤。
還有的企業雖然生產的產品質量很高,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識,沒有把品牌做大,做強,利潤同樣提不上去。我國鞋類產品出口全球五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由于企業過度竟爭,互相壓價,使我國皮鞋的平均單價呈下降趨勢。國內高端市場幾乎由外國品牌一統天下,同等工藝、材質、款式的皮鞋,國外品牌可賣到千元以上,而國產名牌皮則僅賣幾百元的現象非常普遍。
由此可見,我國企業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只注重生產,而不注重價值鏈的其他環節,這導致大多數產品的附加值不高,企業往往只能獲得產業價值鏈末端的微薄利潤,賺取些許加工費,而利潤的“大頭”則被處在擁有自主品牌和高端技術的大企業和跨國公司占有。如果我們繼續僅滿足于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考慮技術創新突破與產業結構升級,就有可能面臨一場產業“空心化”的危機—當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廉價的勞動力不再為中國所獨有,企業便將大舉外遷,資本將流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業將面臨沖擊。
·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
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12年數據顯示,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是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70%以上,單位產品能耗遠高于國際先進水平,單位產值伴隨的污染物排放量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水平。
單位GDP能耗,又叫萬元GDP能耗,即每產生萬元GDP所消耗掉的能源,一般用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對能源的利用程度,是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2009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德國和日本水平的5倍多,是美國的3倍多;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且主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鐵礦石等對外依存度均已超過50%。
2013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耗近37.5億噸標準煤,用占世界21.3%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占世界11.6%的CDP。本世紀前十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平均0.8,近兩年降到0.5,如果今后能繼續降低,假設GDP年增幅在7.5%左右,2020年全國能耗也將達到近48億噸標準煤,同時原油進口比例將達到69%。當前,我國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SO2、氨氮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均居世界首位,霧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已成為社會公害
在世界產業的分工鏈條中,屬于中國的環節是制造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自然資源需求量極大的產業,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過快。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給我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制造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我國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建設的一批勞動密集型的輕加工企業和高能耗企業,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升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已無法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隨著國內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改變更快,轉換出口商品結構的要求也愈發迫切。同時,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收入彈性低,而隨著中國外貿規模的迅速擴大,外部市場需求的約束力顯著上升,低檔產品、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從長期來看呈不斷惡化的趨勢,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文章節選自《中國制造2025解讀》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制造業解決方案核心合作伙伴,SAP金牌實施商,專注上海/無錫/蘇州/廣州/深圳/東莞/成都等地SAP ERP軟件SAP制造業ERP軟件、 電子制造ERP、醫藥行業ERP、精細化工ERP、鑄造ERP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