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
【任務7】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制造業布局。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明確支持戰略性重大項目和高端裝備實施技術改造的政策方向,穩定中央技術改造引導資金規模,通過貼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推動技術改造相關立法,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鋼鐵、石化、工程機械、輕工、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研究制定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和重點項目導向計劃,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優化工業投資結構。圍繞兩化融合、節能降耗、質量提升、安全生產等傳統領域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益。
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分業分類施策,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行業規范和準入管理,推動企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優化存量產能。加強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動態監測分析,建立完善預警機制,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行業。切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提高規?;?、集約化經營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竟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發揮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園區示范作用,利用雙邊、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業
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制定和實施重點行業布局規劃,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完善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建設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創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東中西部制造業協調發展。積極推動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現有制造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建設一批特色和優勢突出、產業鏈協同高效、核心競爭力強、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意義解讀】
不得不承認,在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許多嚴重的重復建設,以資源浪費、能源高耗、環境污染為代價,求得了一時的經濟增長,卻也換來了產業落后、結構失調、庫存積壓和不良資產,這成為了制約我國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問題。
從生產角度看,既表現為低水平下的結構性、地區性生產過剩,又表現為企業生產的高消耗、高成本;從技術角度看在基礎原材料、重大裝備制造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許多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自主開發能力弱,許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
(1)產能過剩問題。據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些重要工業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達到30%50%,但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GDP總量的比例只有8%,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反映出制造業產能過剩已經十分嚴重。2009年鋼鐵產能中約有3000萬噸庫存積壓,但鋼鐵行業在建項目投資額卻高達3400億元;同期有色金屬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長16.5%,電解鋁產能已由2008年的1800萬噸擴張到2000萬噸,在建還有200多萬噸;水泥產能高達19.6億噸,而在建水泥生產線超過400條。在產能利用方面,200年我國電石產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產能閑置近億噸,甲醇產能閑置過半,而在建的電石、焦炭和甲醇產能卻分別還有約700萬噸、3000萬噸和860萬噸。此外,部分無機鹽、無機堿、化肥、農藥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
(2)“大”而不“強”問題?!肮I3.0”時代,企業以大規模生產、批量銷售為特征,通過規?;a,提供標準化產品,獲取行業平均利潤,各企業按其所處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制造、營銷與服務的產業分工位置分享價值。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與設計、營銷與服務是利潤相對豐厚的區域,盈利模式通常具有較好的持續性;而處于“微笑曲線”中間區域的生產與制造企業只能無奈地維持相對較低的利潤而且由于技術含量低,進入門檻也相對較低,致使競爭更為激烈,從而又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我國雖然形成了巨大的制造業產能,但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被長期“壓制”在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許多行業都集中在委托加工組裝領域,處于“微笑曲線”的底部,而在研發、技術和銷售、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只有加快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這是國內外業界的普遍共識,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由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所決定的產業興衰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國制造業的發展命運。《中國制造2025》將“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作為九大任務之一,為我國制造業在結構調整中保持較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文章節選自《中國制造2025解讀》
TransInfo斯凱普斯是SAP制造業解決方案核心合作伙伴,SAP金牌實施商,專注上海/無錫/蘇州/廣州/深圳/東莞/成都等地SAP ERP軟件SAP制造業ERP軟件、 電子制造ERP、醫藥行業ERP、精細化工ERP、機械制造行業ERP實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