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讓許多中小企業經歷著生存歷練與考驗。在珠海富山工業園內,有一家企業,主動暫停了原有訂單的生產,轉而生產起附加值更低、利潤更薄弱的新產品——口罩帶。全天24小時兩班倒開工,目前從該公司產出的口罩帶,可以保證每天近40萬個口罩的生產配套。
珠海泓利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一直專注生產經營胸圍帶、褲頭帶、織字提花帶、包邊帶等紡織新材料,是國內第一家織帶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為何突然轉向生產口罩帶?要從一個電話說起。
“2月8日下午,我接到富山工業園和斗門區工商聯的咨詢電話,知道轄區相關企業口罩生產廠家,由于采購不到口罩帶,無法開工生產。”泓利服飾董事副總經理李道勇告訴記者,得知這一信息后,公司上下員工“都坐不住了,我們必須要做點什么。”
雖然是紡織新材料生產企業,但泓利服飾此前卻沒有生產口罩帶的經驗,現有生產設備也不一樣。為此,公司管理層即刻召集在珠海的留守員工和技術骨干,對設備和工藝技術進行改造。

“經過一天一夜的攻關,2月9日下午,我們成功研發打樣出了達標的口罩帶。”李道勇介紹,目前,該公司有30名員工在崗,配套20臺機器設備,全天24小時兩班倒開工,日產量口罩帶10萬米,可以保證每天近40萬個口罩的生產配套。
“我現在電話已經被打爆了。”他告訴記者,近日公司能生產口罩帶的消息傳出去之后,每天都要接到無數個求救電話。“我們也正在加大轉產數量,保證滿足珠海本地產能之后可供本省其他口罩廠。”
按照計劃,泓利服飾將根據后期市場需要,增加開機100臺以上,力爭日生產口罩帶50萬米,每天滿足200萬以上個口罩生產配套。
口罩帶的生產旺起來,但另一邊,因為產能被占據,企業原有的部分生產訂單不得不停下來。
“口罩帶的產值太低,我們算了一筆賬,用50%的機臺去生產口罩,貨值只有原有產品產值的20%左右。”李道勇說,保守估算,這個決定將給企業帶來100萬元以上的經濟損失。
但他并不后悔:“我們不是沒有困難,但全民都在‘抗疫’,企業也應該顧大局、識整體、有擔當。”
【記者】沈夢怡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