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籠統的定義: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簡稱,蘊含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在制造資源計劃(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II)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面向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ERP的主要宗旨是將企業的各方面資源(人力、資金、信息、物料、設備、時間、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地計劃、管理和控制。為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運營水平、建立高效率供應鏈、減少庫存、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提供一種管理手段。
1)是一套集成的、功能豐富的企業級套裝應用軟件,用以支持企業主要的核心業務流程,通常包括:銷售與分銷管理、生產管理、采購與庫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核算與管理會計等。
2) 系統實時地提供與各項業務相關的數據,包括以前難以及時獲取的數據。
3) 向領導和管理層提供企業經營狀況信息,反映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各項業務活動情況。
4) 所有業務處理和活動通過統一的數據庫進行及時更新,以改善用戶存取、提高業務信息質量、減少數據校驗和重復加工處理。
5) 預置了可配置的行業最佳業務模式。
其實,對于ERP,我們可從管理思想、軟件產品、應用系統三個層次進行理解。
首先,對于企業來說,ERP應該是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過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和標準化的信息數據,使企業能夠通過整合各種企業資源,提升內部運營的效率和整體的經營水平。
ERP管理思想的具體實現形式需要通過成熟的企業級信息管理系統。這些軟件系統通常是基于優化和通用的業務運作流程進行開發的,并且能夠實現在統一的技術平臺上的信息共享,因而,ERP也是軟件產品。
ERP系統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先進的管理理念與企業業務實踐,借助于ERP應用軟件,為企業的采購、生產、庫存、銷售、財務等業務人員提供一個統一的操作平臺,并為預算管理、資金運作、成本控制、供應商管理、客戶管理等提供必要手段,體現了企業管理理念、貫徹了統一的業務流程、包含了企業各種基礎業務數據、產生各種企業管理報表,是能夠全面體現企業經營情況的綜合管理系統,形成了完整的應用系統。
那ERP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ERP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當時的ERP概念還只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供需鏈管理,推動各類制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Internet的應用還沒有廣泛普及。隨著實踐和發展,ERP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內涵。當今的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為現代企業最先進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那ERP系統與傳統意義下的一般信息系統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SAP是當今全球頂尖的企業軟件供應集成商,作為SAP大中華區的金牌合作伙伴,我們能幫助企業以極低的成本按需部署研發設計平臺(SolidWorks PDM)、企業計劃管理(SAP ERP)、制造執行(MES)、數據采集(IOT)、數字倉儲(WMS)、訂單中臺(OMS)等管理組件。
數字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結構
同時,借助SAP集團化的管理方案,賦能企業實現全球制造協同、供應鏈協同。
那ERP系統主要特點是什么?
ERP系統主要特點是集成性、模塊化、功能性、開放性、適應性等,其中集成性是ERP系統的最主要特點。
集成性:ERP把邏輯上相關聯的業務緊密連接在一起,重復工作和多余數據被完全取消,流程被優化;
模塊化:ERP的模塊結構使用戶根據業務管理需求靈活地選用部分模塊;
功能性:ERP提供了一整套經營管理業務功能,每個業務由不同的功能模塊組成;
開放性:ERP軟件的體系結構符合國際公認的標準,使客戶得以突破專用硬件平臺及專用系統技術的局限,可以方便地與第三方軟件產品有效地集成;
適應性:系統中方便的裁剪方法使之具有靈活的適應性,從而能滿足各種用戶的需要和特定行業的要求,能滿足企業機構重組、業務兼并等需求。
ERP系統集成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數據和信息集成
來源唯一,信息共享。
業務和供應鏈集成
不同業務模塊中的相關活動可以自動觸發。
三是物流和資金集成
物與賬、賬與賬之間動態一致。